这一期「开小差」中,扫地僧分享了她最近读到一本书《瘟疫和霍乱》——鼠疫杆菌发现者亚历山大·耶尔森(Alexandre Yersin)的传记。
耶尔森的一生颇具传奇,在年轻时就因为发现白喉的病原体而成为科学界的新星,但他却不安于实验室的平静生活,先是前往亚洲担任船医,接着在越南建立穷人诊所,后来更组成探险队,跟随当地人一起打猎、行医。1894年香港鼠疫大流行期间,他又受命前往香港,最终在简陋的条件下成功分离出了鼠疫杆菌。之后,他又回到越南,在芽庄建立实验基地,研究建筑学、物理学、力学及电力学、农艺学及化学,又开辟荒土,饲养动物、耕种作物,移植橡胶树与金鸡纳树到越南、养兰养鸡、进行天象观察等,最后于1943年于越南芽庄去世。
他的一生其实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,同时代的大多数人,都是「在不安和恐慌中,像水母一样颤抖着度过」(《瘟疫和霍乱》作者语)。在充满混乱与未知的时代洪流中,耶尔森是如何找到了平静?
讲述人:
制作:
Show Notes:
1. 节目中提到的书是《瘟疫和霍乱》(Peste et Choléra),作者是 Patrick Deville,获得了2012年法国著名文学奖「费米娜奖」;
2. 节目中提到的微生物学家是亚历山大·耶尔森(Alexandre Yersin)、路易·巴斯德(Louis Pasteur)、罗伯特·科赫(Robert Koch)、北里柴三郎;
3. 节目提到的历史事件是1894年香港鼠疫,这场鼠疫导致超过2000人死亡,三分之一的人口逃离香港。此后至1926年的30年间,鼠疫几乎每年都在香港出现,总共导致超过2万人死亡;
4. 背景音乐是 Julian Lage 的 Day and Age;
5. 封面题图是香港医学博物馆中的耶尔森像(Credit:Philippe Lopez/Getty Image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