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過去,《樂夏》儼然成為中國樂迷們的年度盛事,從參賽名單被劇透之後,社交媒體上就一直討論不斷。相比於上一季,本季樂隊陣容在歷史和地理兩個維度,似乎都有一種想將中國獨立音樂發展脈絡展現出來的雄心。但在將亞文化帶入公眾視野的同時,《樂夏》也在重塑了人們對於中國獨立音樂的審美和認知。

真人秀節目中,表演者有幾分真情、幾分假意?觀看者又要如何去定義其中的真與假?當亞文化走進主流視野,是會把蛋糕做大、引發更多人思考,還是會與主流「同流合污」、導致自身異化?從打口一代、下載一代,到流媒體一代,音樂越來越容易獲得,但討好聽眾的算法,是讓思想變得更多元,還是讓審美變得更趨同?

在這期節目中,客串主播三水邀請了資深樂迷、打口文化研究者瑪布和流行文化觀察者來福,從這些角度聊了聊《樂夏》。

客串主播:

三水

嘉賓:

瑪布來福

剪輯:

阿彬振宇

聊到的話題:
  1. 看《樂夏1》&《樂夏2》的體驗和評價;
  2. 真人秀節目中的剪輯與操控、真情與假意;
  3. 綜藝節目在壟斷人們對獨立音樂的認知嗎?
  4. 樂評存在的意義;
  5. 對張亞東在《樂夏1》&《樂夏2》中表現的評價;
  6. 當亞文化走進主流視野,是會啟發更多人思考、還是會讓自身異化?
  7. 《樂夏》中的南北文化差異;
  8. 打口一代,到下載一代,再到流媒體一代,人們的審美在越來越趨同嗎?
  9. 瑪布在做田野調查時和「五條人」的接觸;
  10. 為什麼人人都愛「五條人」?
  11. 「五條人」和城市邊緣文化;
  12. 打口文化消失後,音樂人的視野會反而受限嗎?
Show Notes:
  1. 節目中提到的書籍是 Jeroen de Kloet 的《打口中國》(China with a Cut: Globalisation, Urban Youth and Popular Music);
  2. 節目中提到的許知遠對張亞東的採訪是《我知道問題在哪,但我並不急着尋找答案》
  3. 入場歌曲是五條人的《秧歌舞》(收錄於2016年的專輯《夢幻麗莎髮廊》),出場歌曲是五條人的《海風》(收錄於2012年的專輯《一些風景》);
  4. 封面題圖:2017年,五條人在香港的某次演出現場,三水拍攝。
五條人樂迷專屬 Bonus:
發表回復

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。 必填項已用 * 標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