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初,王勝華開設了一個叫「獄望」的公眾號。緣起很偶然——當時想拍一部關於發小的紀錄片,而這位發小的經歷之一是坐過牢,在搜集整理監獄相關資料的時候,發現監獄題材的藝術作品其實很豐富,但卻很少有人關注,就時不時在這個公號分享藝術介入監獄的實踐,還有和監獄相關的藝術作品。
那部紀錄片很早就拍完了,這個公號卻一直在運作。四年多的時間,累積了一千多關注者,有獄警、有藝術家、有曾經的犯人,也有這個專業的老師等等。關注人數雖然不多,但裡面的故事卻真不少——有人向他講述了怎麼和監獄中的囚友戀愛,之後離婚追尋真愛的故事;也有愛好文藝的獄警,想和他一起在監獄中策劃一場搖滾演出,監獄領導也很開明,「只要不玩太重的重金屬,歌詞不反動就沒問題」,要不是因為疫情,差一點就成了……
講到監獄,他總是如數家珍,但談到意義,他總是自嘲是在「虛度人生」。這個月初,他寫了一篇自述,「時不時的會有個人問,你為什麼老是關注監獄呢?是啊,不瞞您說,我也經常問自己,time and time again。」
在這次訪談中,我們也試圖為這個問題尋找答案。
嘉賓:
王勝華(80後,山西人,現居陝西,無業游民。偶爾拍紀錄片,作品有《我的希望在路上》、《迷塵》、《還鄉》、《路上的情花花》、《十字道》)
主持:
振宇
製作:
阿彬、振宇

聊到的話題:
- 在什麼樣的契機下開始做「獄望」(微信號:Prison_Arts)這個公號?
- 發小如何被關進監獄的;
- 監獄中的生活是什麼樣的?
- 監獄對人會產生怎樣的改變?
- 為什麼會關注「藝術介入監獄」和監獄中的藝術作品?
- 「藝術介入監獄」有哪些具體案例?
- 王勝華策劃監獄演唱會的實踐;
- 做「獄望」這幾年遇到過的人和事
- 一直堅持做這個公號的動力是什麼?意義感來自哪裡?
- 如果想了解監獄,有沒有什麼推薦的入門電影/書籍?
Show Notes:
- 本集所提到的公眾號是「獄望」,微信號:Prison_Arts
- 王勝華所寫的自述是《我的監獄情結》;
- 關於發小入獄的詳細故事,可以閱讀這篇文章;發小在獄中所寫的詩歌,可以閱讀這篇文章;
- 提到的藝術家/藝術團體有:B·B·金(B.B. King)、約翰尼·卡什(Johnny Cash)、蒂姆·羅賓斯(Tim Robbins)、讓·熱內(Jean Genet)、演員幫(The Actors’ Gang)
- 提到的電影有:《肖申克的救贖》、《死囚漫步》、《情歌戀曲》;
- 提到的紀錄片有:《安樂監獄》;
- 提到的書籍有:《鮮花聖母》(讓·熱內著)、 《陽台》(讓·熱內著)、《監獄瑣記》(王學泰著)、《把他們關起來,然後呢?》(貝茲·卓辛格著)
- 提到的監獄有:美國加州的聖昆汀監獄(San Quentin)、挪威的哈爾登監獄(Halden fengsel)、菲律賓的宿務勞教看守所;
- 節目中提到的幾則故事:《東北愛情故事》、《一次探親——鵲橋仙》;
- 王勝華也將在貼吧中看到的寫給另一半的留言,匯總成了分行詩《人間》;
- 入場音樂是張瑋瑋和郭龍演唱的《晨風曲》,出場音樂是 Johnny Cash 1969年在加州聖昆汀監獄現場演唱的 San Quentin
- 封面題圖是2018年2月王勝華在越南西貢旅遊時拍攝。
註:節目中所提及的一些監獄情況僅為個案,並不能代表全貌。
提到監獄怎麼能不提福柯的全景監獄呢😂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