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中年的上班族總是對博士生活充滿了想象:不用坐班、大把自由時間,發幾篇論文就能到世界各地參加會議順便旅遊,畢業之後在學術界扶搖直上,拿到終身教職坐享百萬年薪。但讀博真的有那麼好嗎?這期節目,三位在讀女博士與你分享博士生活的快樂與傷疤,給有志於學術事業的你一個更加真實的 preview。

選題/主持

楊靜

嘉賓

胡清心、謝彩虹

剪輯

阿彬

Show Notes:

  1. 片頭音樂來自崔健《解決》(1991年發售)
  2. 題圖來自 Lego Grad Student,Lego Grad Student 是一個用樂高方塊講述苦逼學術生涯的項目,如果你正在讀博士,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 :)
評論 (2)
  1. hi,我是一位在廣州的女博士(離香港也蠻近呢),雖然已經博士三年級,但是論文沒有發表,要延期。(默默的祈禱延期半年吧)
    聽到這個播客感覺好親切,相見恨晚(居然是去年11月的節目了)。

    對於深陷坑窪的我來說,你們的一些觀點我的確很有感觸。比如,
    最開始的我是認為學術的圈子是相對簡單的,可以滿足我深深的好奇心和求知慾。然而發現我的“較真”精神往往成為自己前進的阻礙,因為海量資料會令我分心,覺得身邊做的流暢的人真的是可以有“不管三七二十一”“別人說這樣做就這樣做,不要想太多”的精神,這樣真的是可以節約很多精力。而且“完成率”很高。而我總是因為一些自己無法強迫自己盲目接受而額外消耗很多精力。
    還有就是的確,這個圈子並不像我想象的那樣單純,還有很多偏社會的社交,恭維,展示。會有人說這很正常啊,社會上這種情況數不勝數。然而我認為在社會上,這比較容易應對的是,大家已經明白大家都是為了工作,交易,那麼大家就都來赤裸裸的社會化social吧。然而一群“學者”social起來,這樣的心理前提預設有些難調整。

    而博士還有一個挺痛苦的地方就是,要求一個人在許多方面都要做到優秀。英文要優秀,會寫還會說,還要風趣幽默讓人理解。實驗要優秀。文獻閱讀要廣泛。社交要好。會處理和導師以及其他小導師的關係。

    但是我也很開心看到大家說,即便如此,即便要叛逃,但也不會後悔做了讀博士的決定。因為這個過程的確給我的成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,抗壓能力變好了,能夠更坦然的看清自己並且面對,在很多覺得難得要死的關頭卻依然挺過去了,雖然延畢但還很樂觀也在按部就班的進行論文和實驗。也懂了很多和上級交流的方式,而不再是傻傻的就是想和導師探討學術問題。而且讀博士的時候時間的確很自由,自己把握自己,真的就像自由職業一樣,有自由,責任和挑戰也特別大,一不小心就會放任自流。

    最後,很開心啊,聽到各位女博士在播客裡面談笑風生,而且普遍語速很快的同時思路和言語都很清晰(讓我一度懷疑自己不小心按了倍速播放),非常有博士范兒呢。

  2. 我也很嚮往學術,而且我也想學習宗教學。因為我認為宗教里有着最本質的、解脫的大義。希望我能努把力吧……

發表回復

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。 必填項已用 * 標註